5+24+80!六合出招!
5大类
24项工作
80条任务
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创新活力一起来看看吧!
提升招引服务能级
■ 探索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全流程一站式管理服务机制,进一步明晰招引流程、优化要素供给。■ 推行专家智库“把脉”,进一步强化《六合区重大招商项目咨询评审专家智库管理办法(试行)》运用,完善全区招商项目评审专家智库,涵盖各高校专家、行业领域专家,对拟招引项目进行论证、把脉支招,确保把好项目质量准入关。■ 聚焦招大引强,推进精准招商、专业招商、行业展会嵌入式招商、产业联盟招商和全产业链招商,构建全区统筹、内外联动的“大招商”格局。强化项目落地保障
■ 持续加大项目推进力度,坚持“两会一调度”工作机制,定期调度全区招商信息和重点招商项目,不断提升项目推进质效。■ 加强区级机关部门协作,实行“派单制”,进一步建立健全项目洽谈、签约、注册、开工、运营全流程参与及跟踪服务机制,不断提升项目转化落地成效。降低市场准入门槛
■ 贯彻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,实施行政许可清单制度,严禁违规设置或变相设置行政许可。
■ 持续深化涉企经营许可事项“证照分离”改革,深入实施“一业一证”。
■ 开展涉企经营许可“证照分离”改革落实情况评估,扩大实行“告知承诺制”的事项范围。
优化企业开办服务
■ 开设全区企业开办“一窗通办”窗口,新设政务服务自助一体机,实现区内营业执照全市通办通取。
■ 全面实施企业跨区“一照多址”改革,免于企业办理分支机构设立。
■ 拓展政务服务“智能取表”功能,扩大市场主体设立、变更、注销全程电子化登记覆盖范围,引导市场主体通过“一网通办”全程网办方式办理登记注册。
■ 推动企业高频证照变更联办纳入“一件事”改革,优化证照变更与企业变更登记全程网办系统功能。
简化市场退出程序
■ 推行简易注销、歇业登记等制度,完善税务、社保等注销登记配套政策,提升企业异地迁移及注销便利化水平;放宽市场主体退出的适用范围和限制条件,将不同市场主体分类纳入简易注销范围,切实简化市场主体退出程序。
■ 探索提供企业注销“1+N”套餐服务,以“1”张营业执照注销为核心,实现“N”张准入类许可证件注销联办。
缩短行政审批流程
■ 深入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审批“一件事”改革,积极运用告知承诺、容缺受理、协同办理等方式,推进工业用地“带方案挂牌+拿地即开工”供应服务,不断提高施工许可办理水平。
■ 持续推行园林绿化工程开工报告制度,对符合条件的园林绿化项目,核发开工报告、准许开工。
■ 大力推行“桩基先行”,允许桩基工程单独发包。
提高项目验收效率
■ 综合运用承诺制等多种方式灵活办理项目验收手续,加快项目投产使用。
■ 完善建设工程联合验收机制,简化实行联合验收的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备案手续,进一步优化现场踏勘设置,实现一家牵头、集成服务。
减轻企业经营负担
■ 严格落实各类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政策,精准释放政策红利。
■ 定期编制公布全区行政事业性收费、政府定价经营服务性收费等清单,依法依规从严控制新设涉企收费项目。
■ 加大对行业协会商会收费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,推动行业协会商会公示收费信息,严禁违规收费或变相收费。
深化科技金融服务
■ 加快推动创新链、产业链、人才链、资金链深度融合,高效灵活运作六合科创产业发展基金,成立“南京六合创新产业发展基金有限公司”,按照“1+N”模式合作成立多支子基金,引入金融活水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■ 深化“宁科贷”金融服务,鼓励科技银行给予企业更多利率优惠,解决企业融资难、融资贵等痛点问题,助力企业借力资本市场做大做强。
■ 开展中小微企业融资信用服务推广活动,提高金融机构组织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效率。
■ 探索推进知识产权保险工作,形成符合全区企业、产业发展需要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发展新态势。
完善订单融资服务
■ 进一步深化营商环境“111”法治服务工作机制,完善订单融资产品服务方式,扩大服务范围,建立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长效机制,全面打造“互联网+”服务平台,实现服务企业“零距离”。
■ 联合律所推进订单融资法律服务产品升级版试点,为银行贷款无法全部覆盖融资需求的企业,提供补充项目融资方案,解决资金难题;举办专场推介会,扩大订单融资惠企覆盖面。
■ 进一步研发涉及农业、文旅产业的订单服务,打通产业链上下游融资渠道;完善线上服务平台,衔接中小微企业、核心企业、银行、担保公司,进一步打造透明可控的融资环境。
深化科技体制改革
■ 积极推进六合科技创新港建设,支持合作高校科技成果和产业化项目落地集聚。
■ 扎实开展“宁创家”科创企业培育行动计划,统筹推进“小升高”“高转规”和“高培强”工作,建设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、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、创新龙头企业为引领的创新企业梯队,着力打造科技型企业集群。
■ 持续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,建立企业研发平台培育体系,充分激发企业创新活力,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。
加快高端人才集聚
■ 聚焦全区重点产业,发现、培养、服务战略科学家,吸引集聚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,推进“落地即享”政策,根据个性化需求给予“一事一议”特殊支持。
■ 鼓励六合科技创新港建立高效灵活的引才用才机制,推动开展产业技术攻关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合作。
■ 支持创新主体面向全球招募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,鼓励产业链龙头企业联合海外创新资源设立境外研发机构,对企业引进的海外领军型人才,优先纳入区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,给予政策扶持。
■ 支持国际人才享受人才安居、人才公寓等重点人才权益。
推动应用场景打造
■ 围绕智能制造等优势产业链高端发展、未来产业新赛道前瞻引领、数字赋能等重点领域打造应用场景,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。
■ 持续推动城市运行“一网统管”建设,深化政务数据归集共享,不断提升城市运行管理水平。
■ 加快“合心意”信息化项目建设,开发更多便民利企应用场景,推动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突破,提升减证便民工作质效。
加强对外开放服务
■ 建立试点推进工作联系协调制度,落实全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各项工作任务。
■ 积极宣传出口信用保险兜底政策,加大政策扶持力度,指导企业用好RCEP、CPTPP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,主动服务已入驻外资企业,鼓励企业增资转型和业务拓展。
■ 加强南京都市圈政务服务合作,设立“跨省通办”线下专窗,推进跨区域“一网通办”。
■ 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、长三角一体化、南京都市圈等重大发展战略,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,深化创新合作、贸易拓展、区域融合,努力构建高水平开放新格局,形成对国内国际要素资源的更强“引力场”。
提高健康服务质量
■ 深入开展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数据质量治理,提升数据质量,优化数据共享,为平台运营管理、决策分析提供技术支持。
■ 探索利用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区块链等新技术,打造医疗健康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,提升居民就诊体验。
■ 持续开展线上线下多渠道多形式全面宣传,进一步发挥医保经办窗口、定点医药机构宣传阵地作用,重点围绕“15分钟医保服务圈”加强社会广泛宣传,全面提高社会公众对医保政策和发展成果的知晓率,为医疗保障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。
推进精准高效监管
■ 推动行政执法监督平台与一体化综合监管平台深度融合,统一编制跨部门综合监管事项清单。
■ 深化部门联合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监管,全面推广“汇总取重”工作法,重点探索在安全生产、城市管理、生态环境等领域,建立“综合研判、联合检查”工作机制。
■ 深入探索在安全生产、食品安全、交通运输、生态环境等领域,运用风险监测预警、大数据分析等现代信息技术实施非现场监管。
■ 在市场监管、税收管理、进出口、质量安全等领域,建立健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,对信用风险低的企业适当降低抽查比例与频次。
■ 坚决杜绝“一刀切”“运动式”执法,严禁未经法定程序要求市场主体普遍停产停业。
加强诚信社会建设
■ 健全政府守信践诺机制,发挥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表率作用,持续提升政府公信力。
■ 优化政务诚信监测,加强招标投标、招商引资等重点领域信用建设,完善政府失信预防处置体系,确保无政府机构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。
■ 建立健全“政府承诺+社会监督+失信问责”机制,对依法依规作出但未履行到位的承诺列明清单。
■ 持续推进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,做好投诉受理、核查办理、及时反馈、跟踪回访等工作。
■ 对大型企业未按规定在企业年度报告中,公示逾期尚未支付中小企业款项信息或者隐瞒真实情况、弄虚作假的,依法列入经营异常名录,实施失信惩戒。
■ 强化企业信用修复工作,加大对轻微违法失信的城市管理事项和监管主体行政处罚豁免力度。
优化商事解纷机制
■ 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,完善智慧矛调大数据平台。
■ 加强法院解纷系统与非诉调解的对接应用,实现矛盾纠纷全流程闭环处理。
■ 优化跨域诉讼服务,实现一网通办、一站通办。
■ 探索开展网上证据交换与质证工作,提升商事案件审判质效。
■ 探索实施“一庭了”制度,民商事案件需要开庭审理的,原则上一庭闭庭,需要再次开庭的,两次间隔时间一般不超过一个月。
■ 构建商事仲裁“类案同裁”机制,出台相关案件审理指引,发挥仲裁专业高效优势。
■ 推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与人民调解工作的创新发展。
提升办理破产质效
■ 持续完善企业破产处置府院联动机制,统筹协调解决民生保障、财产接管、资产处置、金融协调、“逃废债”打击、中介管理等问题。
■ 持续推进破产企业财产信息在线查询,重点实现破产企业不动产、车辆、银行账户、纳税等信息在线推送。
■ 加强破产管理人行业自治,强化履职监督,推动破产管理人协会在中介服务对接等方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。
■ 优化重整企业在税务、金融、市场监管和招投标等重点领域信用修复服务,探索在重整计划执行期间赋予符合条件的破产企业参与招投标、融资、开具保函等资格。
创新基层治理模式
■ 探索基层社会治理“信用+”模式,实施“信易+”守信激励政策,通过打造信息共享平台、实施信用积分机制、扩展信用应用场景等方式,着力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,进一步扩大社区服务供给,准确把握基层治理多元化、精细化目标要求,全力打造升级版“1+1+3”现代乡村治理体系。
提升政策服务水平
■ 将“宁企通”平台作为全区惠企服务总入口,汇聚全区惠企政策,确保“应上尽上”“一站直达”。
■ 推动惠企政策“即申即办”“免申即享”,切实提高企业对政策的知晓度和满意度。
加强政策评估推广
■ 强化标杆引领,持续提炼总结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创新亮点工作,及时对各板块、各有关部门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进行宣传推广,支持“一板块(部门)创新、全区复用”。
■ 鼓励各板块、各部门积极争取各级示范试点,探索具有原创性、差异性的六合“自选动作”,为全省、全市营商环境优化探索更多有益经验。
增强问题解决质效
■ 依托12345“一企来”企业服务热线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等渠道,建立政府部门与市场主体、行业协会商会沟通平台,坚持“先解决问题再说”原则,第一时间解决企业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。
■ 常态化实施“企业服务面对面”等活动,倾听企业诉求,切实提高解决问题的精准性和有效性。
完善长效工作机制
■ 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、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,始终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营商环境建设的全过程、各领域、各环节。
■ 区委、区政府各分管领导牵头推进重点领域改革,各相关部门积极落实主体责任,加强沟通协作,细化任务分解,并按季度监测落实进度,切实推动政策落地。
■ 将实施意见等政策落实情况纳入我区“五拼五比晒五榜”竞赛考核。
关注获取更多消息↑
声明:凡今日六合微信原创稿件,转载或引用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!部分稿件图片来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有侵犯您的版权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。
点“赞”“在看”,让更多人看到↓↓↓